发布日期:2025-01-25 09:49 点击次数:128
“1999年3月24日晚,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开联合国安理会,悍然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科索沃战争全面爆发……”
1999年是多事之秋,很多人在新闻上得知,南斯拉夫地区陷入了混乱,只是那个时候,中国人民还想不到,有一天中国也会被拖进这滩浑水之中。
自从美国对南斯拉夫发动攻击以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内也陷入了一片阴影之中,战争随时有可能波及到此,尽管大使馆是属于中国的领地。
但是,已经疯狂的美国,谁知道还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战火无情
美国的轰炸机几乎每天都会从中国大使馆的上空飞过,这让所有人的心中都感到不安。
为了保证使馆内工作人员的安全,从轰炸开始之后,所有人被转移到地下室,大家希望这场战争能够赶快过去,但是又心知肚明,战争从来不会很快的结束。
展开剩余94%在轰炸持续了近四十多天之后,馆内的工作已经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不能够再继续躲避下去了。无奈之下,使馆内的大批人员和记者们,又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宿舍居住和工作。
现在想来,这是个正确的决定,因为在后来那场震惊全中国的轰炸使馆事件中,美国的一枚导弹非常精准地落在了地下室里。
如果大家当时不是住在宿舍里,而是继续留在地下室,恐怕造成的人员伤亡会不计其数。
对于当时滞留在使馆内的工作人员而言,那是一段很糟糕的回忆,死神几乎每天和他们擦肩而过。5月7日那天晚上,南斯拉夫首都的供电系统完全被摧毁了,使馆内一片漆黑。
但是第二天还要发新闻,而且是投送到《环球时报》上的重要稿件,所以记者们都跑到了大厅里,借着一点微弱的光,连夜撰写自己的新闻稿。
所有人都沉默着,局势越来越糟糕了,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这个时候,外面的轰炸声又响起来了,时针停留在晚上11:30,天色已晚,情况未明。
大使催促记者们回到宿舍休息,避免发生意外。这又是一个很关键的决定,因为记者们前脚刚刚回到宿舍楼上,后脚,更刺耳的轰炸声便在大使馆附近响了起来,几乎震穿了每一个人的耳膜。
贝尔格莱德时间1999年5月7日,夜间23点45分左右,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清晨5时45分左右,这是一串有些沉重的数字。
此时,美国的轰炸机对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位置,投下了三枚导弹。
一场更大的浩劫开始了,使馆内所有的人员几乎都被惊动,住在宿舍楼内的几名记者亲眼看到大使馆内火光冲天,地面开始剧烈的摇晃起来,宿舍楼也顿时被浓烟包围。
当时,记者们的第一反应是拿起照相机,要记录下来美国的可耻行径。
众人拍摄了现场的第一张照片之后,才手拉着手开始向楼下转移,楼栋内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火灾,大家根本辨不清方向,也并不太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
几个有经验的老记者推断,这肯定是美国对我们的大使馆下手了。
但这未免太惊世骇俗了一些。要知道,按照国际准则,中国大使馆尽管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却等同中国的领土,美国这样不顾国际条约的规定,悍然轰炸大使馆,岂不是赤裸裸的向中国挑衅吗?
死伤惨重
只是,当时大家也没有心情去考虑这么多,保住性命才是最要紧的。
他们从楼上跑了下来,看到眼前的大使馆早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脚下都是碎石瓦砾,内心惊慌的众人不知所措。可是,有许多人被困在了楼上。
大家只得拨通了南斯拉夫方面的救援电话,但是因为外面的情况也很混乱,所以救援队一时之间也进不来,记者们只能自行准备救援。
整个宿舍楼几乎已经被烧得变形了,楼梯上的钢筋烫得吓人,有几名记者试图从二楼的窗口跳下来逃生,结果反倒造成摔伤,还有些人被困在了更高层,连逃生的通道都被堵死了。
大家的心全都被揪紧了,这个夜晚,不知有多少人要遭遇灭顶之灾,每个人的脸上都沾满了鲜血。
不知过了多久,人们才终于转移到楼前的空地上开始清点人数,结果发现少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是新华通讯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
人们只好又在一片混乱中开始抢救伤者,寻找失踪的人,只是邵云环、许杏虎、朱颖都已经牺牲在了这次惨烈的轰炸之中。
人们先是在二楼房间内发现了邵云环的尸体,当时她的一只胳膊已经被炸断了,面容也变得模糊不清。几个同事围上来想要查看情况,但是看到这般场景都忍不住痛哭失声,南斯拉夫的救援队过了很久才赶过来,要求众人撤离。
大部分人以及伤员退到了更远处的空地上,但还有一部分记者主动要求留下来。他们说:因为还有三个同志在这里,所以他们绝不能走,即便要走,也要把三个失踪人员全都找回来才走。
人们心中还抱着一丝渺茫的希望,但很不幸的是,三个小时之后,人们又在废墟之中发现了许杏虎和朱颖夫妻俩的遗体。
这桩惨案很快就传回国内,各大新闻的头版头条报道的,都是发生在南斯拉夫的悲剧。
人们的愤怒被点燃了,美国实在太过嚣张。很快,大量的学生市民冲上街头,围住了美国大使馆,要求美国给此时一个交代,有情绪比较激动的学生直接拿来了弹弓,击碎了美国大使馆的玻璃。
人们不断的呼喊着口号,而美国大使馆一片死寂,没有人出来回应,这产生了火上浇油的效果,人们久久不愿散去。美国在事发之后许久才出来回应,说这仅仅是一次意外的事件。
推卸责任
为何美国竟然敢将此事称为意外呢?美国方面拿出的理由是:因为轰炸机上的地图系统很久没有更新,所以飞行员才会把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当做了南斯拉夫的地盘。
但这个说法很显然是不可信的,三枚导弹如此精准地落在中国大使馆的区域,这样的事件说不是故意的,都不会有人相信。
但美国却一口咬定,这个荒唐的说法就是事实,拒绝对中国道歉,更拒绝为此事负责。
这样一番回应显然让中国人民更加愤怒,堵在美国大使馆门前的人更多了,许多的人拿来了条幅、拿了喇叭,开始在大使馆周围不断地发出反对的声音。
情况越来越混乱,有人写信给政府,希望能够和美国开战;甚至还有人提出,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美国竟然轰炸了我们的大使馆,我们为什么不能毁掉他们的大使馆呢?
还有人说,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军事联盟,凭什么这世上只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肆意开战?我们也要和美国打起来!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战争一触即发,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又一次大战不可避免。
山雨欲来风满楼,可在人们的不解和质疑中,中国方面接受了美国含糊不清的道歉,这件事情就此画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事态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平息,可人们心中的委屈可想而知,为什么美国伤害了我们,我们却不选择还手呢?难道我们非得选择这样懦弱的方式吗?
然而,对于当年的中国而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的举动,国家的尊严是要靠硬实力来换的,可当时的中国并没有直接和美国叫板的实力。
而许多人所叫嚣的开战,更是会把中国拖进万劫不复的境地。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对于中国一直都保持着仇视的态度,这种仇视在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达到了顶峰。
一边是资本主义的领头羊,一边是红色阵营里冉冉升起的新星,两方势同水火,似乎随时都可能产生更大的军事摩擦。
不过,自从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两国之间保持着一种诡异的宁静,这当然有赖于毛主席当年的高瞻远瞩。一战打出50年和平,绝不是一句空话!
可是,尽管明面上大规模的战争不复存在,背地里的摩擦依然不少,美国有无数的手段可以用来打压中国,封锁制裁,无所不用其极。中国,就是在这样艰难的国际环境中一步步走向复兴的。
尤其是到了70年代,中美之间的邦交竟然恢复了正常化,更是让全世界为之震动。
这自然是出于政治大局的考虑,当时两国都处在苏联的威胁之中,急需合作,尤其是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我们和美国之间的来往更加密切。
美国的产品、美国的商业渠道,都非常强势地进入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国之间,已经不可能断绝往来了。
如果中国想要富强,就势必要融入到地球大家庭之中,而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想要融入,就必须要和美国打好关系。
这是个残酷的现实,中国在逐渐走向强大。但是,南斯拉夫使馆被轰炸的那一年,中国还并没有那么的强大,还不足以和美国抗衡。
苏联解体之后,世界上几乎已经没有国家能威胁到美国的地位,美国愈发嚣张,开始随意干涉他国内政,而中国成为了被美国针对的头号目标。
美国又开始不断地使用阴谋诡计,想要让中国成为第二个轰然倒塌的红色大国。
忍辱负重
1996年的台海危机,很明显就是美国为中国制造的庞大陷阱,而这样的陷阱,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当时的中国腹背受敌,处在最艰难的环境之中。
美国把战火烧遍了全世界,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让中国充满了危机感。
现代化战争的脚步越来越快,中国的科技当时还远远比不上美国,如果战火又一次在中美两国之间点燃,我们还能够像抗美援朝时期一样取得胜利吗?这个答案,谁也不敢保证。
我们也不能够拿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去赌,中国正在蒸蒸日上的发展,如果再来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无疑是阻断了中国的前途,所以,忍辱负重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好的决断。
直接对美国展开反击显然不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地忍气吞声,至少我们必须要让美国给我们一个道歉。最初,美国道歉的态度是极其敷衍的,如果不是要走个过程,他们可能连续对不起都懒得说。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轻飘飘的小事,而是十分沉重的三条人命!
所以,中国开始不断地和美国进行交涉,几天之后,在中国的严正抗议之下,在中国人民强烈的愤怒之下,美国才渐渐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美国总统克林顿更是一个电话直接打到了中国,他总算是摆出了一副诚心想要道歉的态度。
克林顿本人回忆:“我最终在14日和江主席通上了电话,我再次表示道歉,说我确定他不会相信我会故意命令轰炸大使馆。江主席说他知道我不会这样做,但也说他确信五角大楼或中央情报局中有些不愿意看到我和中国接触的人,可能会故意在地图上做手脚,从而在两国间制造麻烦。”
克林顿
总之,双方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态度达成一致,那就是要平息这次事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而美国必须要出具正式的道歉声明,要为这次事件负责。
对双方而言,这是当时能达到的最好的结果,只是,这并不意味着事件到此结束。
南斯拉夫发生的一切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浓重的阴影,而很多人至今也没有想明白,美国当年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件事情说起来,原因或许会更复杂,也许就如同克林顿所推断的,有人想要蓄意破坏中美之间的关系。
还有人提出了另一种说法,说当时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内藏了一些比较机密的资料,所以美国人才刻意让轰炸机投放导弹,用这种残酷的手法来销毁资料。
不过,这一切都只是猜测而已,多年之后,我们依然不知道。爆炸事件最直接的起因究竟是什么,肯定不仅仅是因为一张犯错的地图,这背后必然有着更加复杂的原因。
战争之罪
2009年,一件凶杀案又让人们回忆起了多年前南斯拉夫发生的惨案。
一个叫做班尼特的美国男人,在公园被人枪杀了。凶杀案看起来不算多么离奇,但班尼特的身份却不简单,因为他曾经供职于美国中情局,而且正是当年南斯拉夫使馆被轰炸疑案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当年的事件发生后不久,班尼特就从美国中情局离职了。而多年之后,他突然被害,这和多年之前的那件案子有没有联系呢?
美国中情局很快用一些做贼心虚的行为,向人们印证了这件事情绝对有鬼。
因为,在班尼特死后不久,美国中情局就强行登门,不允许警察随意搜检班尼特的屋子,而且还强行要走了班尼特放在家中的部分绝密资料。
班尼特
而当有记者后续再去调查这件案子的时候,中情局又恢复了缄默不言的态度,似乎世界上从未存在过班尼特这个人。随后,关于当年的案子又陷入了僵局,也许又要到很多年以后,人们才会知道这其中的秘密了。
不过,有些事情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的狼子野心,中国的委曲求全,这些都是曾经真实发生过的历史。如今,年轻的人们也许已经不太记得二十多年前的景象,也不太明白二十多年前中国的处境。
放到今时今日的环境里,人们很难想象美国敢直接轰炸中国的大使馆,因为现在的中国更有底气,更有实力。
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枪杆子里头出政权!”这句话放到任何时期都不过时,实力才是硬道理,一个足够强大的国家,美国是不敢轻易进犯的。
如今,人们依旧没有忘记曾经的伤痛。在大使馆的遗址上,人们为死难者修建了纪念碑,每年都会有无数的中国人前往纪念碑那里献花,去告慰三名无辜死难的烈士。
也许,今天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不反击呢?为什么不直接和美国打一仗?
可是,打仗是这个世界上最沉重的词之一,烽火一起,就意味着无数人流离失所,有无数人失去自己的亲人,背井离乡,漂泊不定。
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早已经经过了无数的战争,正是因为我们经历过,所以才知晓战争的残酷,如果战争真的爆发,我们所要付出的是好不容易换来的和平,是无数解放军战士的性命。
当然,不仅仅是军人,平民百姓的生命更得不到保证,在子弹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命在战争里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或许,因为我们长期的处在和平之下,所以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反而没有清醒的认知。
如果问一问那些正处在战争之中流离失所的人们,他们绝不会选择战争,因为所有被卷入战争的人们都是因为无可奈何,而不是因为自愿自发。
美国是一个对战争非常狂热的国家,靠着战争,美国一步步的崛起,这个国家在全世界挑起矛盾,然后疯狂地倒卖军火,操控经济杠杆,自己赚的盆满钵满。
刻薄的来说,美国的崛起本身就是用战争中的鲜血换来的,美国这“超级大国”四个字的背后,是无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人间惨剧。
崛起之路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无数的国家惧怕美国,忌惮美国,就连当年的我们也不得不再三忍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美国的时候会退缩,会害怕。
事实上,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中国也许是少数几个并不害怕美国的国家。
因为,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一直怀着复兴强大的梦想,不管任何身份,任何年龄的中国人都明白,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走向富强,一旦我们强大起来,美国便没有胆量再来招惹中国。
这份经验不仅仅是在长期和美国斗争中获得的,也是5000年的历史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智慧。
也许,当年的委曲求全看起来有些屈辱,但最后的事实证明,一切都是值得的。
转眼间,距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已经过去了23年,对很多人来说,23年已经是小半生,足以改变很多事情,自然也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面貌。
23年的时间里,中国飞速崛起,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随着经济一同强大起来的,还有我们的政治、军事、文化。
曾经在美国眼中不值一提的弱小的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了让美国感到忌惮的存在,一次次的军事演习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早已开始腾飞。
歼-20
国家强大带来的,是民族的自信,今天的我们终于不用再害怕美国会随意攻击我们的大使馆,面对强敌,我们更加的有底气了!
无数高端精密的武器环绕在祖国的周围,保卫着人们的幸福安宁。
而南斯拉夫使馆遗址处,纪念碑依旧矗立在原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人们并不会忘记当年的教训,那是一段充满血和泪的回忆,是中国曾经负重前行的证明。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而曾经沉重的历史,也终将会成为中国继续向前走的动力。
发布于:天津市Powered by 苹果手机咋个下载亚彩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